可以把“息”理解为呼吸,但是在初期实修时,数息并不等于数呼吸(次数)的。息者“止”也,一呼一吸之间,有个极为短暂的刹那,这个刹那间,是不呼不吸的,就是“息”。数息,就是要数这个“息”--中间刹那停止的次数。

婴儿在母胎里时,是不用鼻孔呼吸的,而是“胎息”---通过肚脐外与母体连接的脐带呼吸,输入营养成分,交换能量的。所以修行人通过数息法门,可以达到“胎息”状态,以使心念止住,达到像婴儿那样妄想杂念最少的状态。

为什么要用「一呼一吸」算一个呼吸呢?为什么不「一呼」算一个数字,「一吸」算一个数字呢?古德说,这样数会有「息梗在喉」的现象,也就是说,气会堵在喉咙而患病,所以不采用这样的数法。

刚开始数息时,一呼一吸要长点。你把气尽量吸进丹田,由于吸气路途长、时间长,杂念就不易产生;如果你把气吸到咽喉,由于它的距离短(时间短)、速度快、杂念就容易产生,思想不容易静下来,没办法集中。当然不是真的说把气吸进丹田,而是感觉这吸气的深度,上连百会穴,下连海会穴。

常人的呼吸是从鼻腔吸到咽喉,马上就呼出去了;有一种身体素质稍微好一点的人,是从鼻腔吸到胸腔以后,马上又要呼出去了;还有一种有修炼的人,或者虽然没修炼,但是精力比较充沛的人,这一类型的人吸进来的气都是沉入丹田。

说准确点就是归根,只是很多人不理解才说气沉丹田。

人的根在身体上的表现,大致可以说成三个丹田。所以说才有气沉丹田一说。

既然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,在静坐的时候就要习惯性地、有意识地沉入丹田。你一旦把这个方法训练习惯了,平时即使你不静坐,乃至于你在睡觉的时候,吸进来的气自然就会沉入丹田。

在身体上就是息息归根,在心理上就是念念归心。

炼过气功的人都知道气沉丹田的好处和重要性。只有把我们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以后,生理的能量才容易激活、容易被唤醒。同时,吸进来的气沉入丹田以后,还要停留3~5秒钟。如平常我们抬东西,做事情时要先酝酿一下,就是这个道理。

为什么要停留3~5秒钟呢?因为你如果把气刚刚吸进来沉入丹田后,又马上呼了出去,根本没有效果;如果你把气沉入丹田后停留3~5秒钟,这个气就会扩散、分散,输送到全身每一个角落、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。你只要是把气放进丹田里,它肯定要往四处扩散,他不可能完全停留在这里不动。这只是形象的比如,也并不是气真的到了神经末梢。而是人的身体一般是外紧内松,而我们修行练功的时候内紧外松。

你把气放进了丹田,它往下走,走到腿上、走到脚尖;往上走,走到头顶;往上肢走,走到手上、指尖。如果你吸进丹田的气马上又呼出去了,那么生理的能量就没有办法被气推着到达每一个神经末梢。人的呼吸一阴一阳,推动人的色身运转的动能,跟天道恒远,人道弥新,是一个概念。

气一行走、血就行走;气一通,血就通。生理上的气血畅通了以后,身体自然得到滋润,生理就不容易干枯。为什么有的人年纪很轻,身体看上去就像枯木一样?就是因为他的气血运行不畅,身体得不到滋润。这个气不是我们说的那个呼吸的气,而是身体的内气。

本文章来源于网络。